佗城:一座以帝王命名的千年古城,“中华姓氏第一村”与祠堂文化

佗城:一座以帝王命名的千年古城,“中华姓氏第一村”与祠堂文化
2023-08-12 15:02:00

刘氏、黄氏、张氏、曾氏、骆氏、蔡氏、何氏、罗氏……斗拱飞檐、青砖红柱,厅堂廊柱间,氏族先贤和家规家训,让佗城的家族历史可见可触。

刘氏宗祠在民居建筑间显得气势宏伟。宗祠里修建了错落别致的亭台院落,一面十余米长的石壁展示着刘姓的文化历史,镌刻着刘氏古代图腾以及历朝历代一百余位名人和书法家写下的“刘”字。在“古邑金榜”的长廊里,展示着龙川考棚里考出去的历代刘姓进士、举人、贡生名单,彰显着这个家族昔日的荣耀。

位于横街的骆氏宗祠是佗城首个修缮完好并开放的祠堂,是河源地区龙川、和平两地的骆姓总祠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不同姓氏的祠堂毗邻而建,风格不同、大小不一,有的华丽、有的古朴,却各不攀比相争,彼此和睦共处了数百年。

龙川考棚,广东省唯一遗存的古代科举考试场所。

佗城有一个非常值得去看的地方,叫龙川考棚,它是目前广东省内唯一遗存的古代科举考试场所,是清代举行乡试的地方。

考棚建筑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,面积为6800平方米,虽然是县级考棚,但规模并不小,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性能极好,里面除了用图文、实物等方式介绍历史,还用铜像再现当年考试时的情景。

一个个小间,是按照当年考试的小间复原的。

这里还保存有当年考生留下的卷子。

这里还能见到不多见的武举考场。

想是赵佗当年带来了中原文明,让龙川成了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交汇碰撞的结合地,使得龙川崇文重教的风气很重,人才辈出。据统计,自唐宋以来,龙川有进士28人,举人112人,秀才2000多人。

学宫与考棚共存,全国罕见。

龙川在唐朝时就开始兴建学宫,而学宫的建立,对传承文化、教化民众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。

现在所看到的学宫,始建于清康熙七年,建筑规模宏大,技术精湛,占地面积7287平方米,历时数十年完工。经过历史变迁,现仅存大成殿、明佗堂、尊经阁。

在广东省,学宫也不少。在广州,大名鼎鼎的农讲所即是番禺学宫;在肇庆的德庆学宫、高要学宫,在揭阳的揭阳学宫,在江门的开平学宫,在雷州的海康学宫等等。

但是,这种学宫与考棚并存的建筑群,在全国,目前考证只有四处:广东龙川、河北定州、安徽绩溪、云南建水。

据说到了秋天,学生们会按照古代学子秋天赴考的习俗,考生手拿文房四宝、小行李箱,一起走进学宫,来参拜中国古代儒学大师孔子与历代名家大师,来敲响铜钟与锣鼓,按照传统习俗,敲钟有“高中”之意,响鼓有“及第”之意。

选一个悠闲的周末,随意游走在这个处处皆历史的千年古邑。有秦朝时期的越王井、赵佗故居,唐代的正相塔,宋代循州治所、西门古码头、苏堤,明代的城隍庙,清代的学宫、明清时期城隍庙、越王庙、学宫、考棚、古城墙、新塔、东河堤等多达120余处古迹。

佗城骆家大宅

累了去喝一碗纯朴的客家糖水,吃一煲本地才有的菜卷煲,自然的去感受一下悠久历史留给我们的独特回忆。

关键词:

  • 金融